隨著義烏城“義烏所至,萬商匯聚”2014項目推介會的召開,近千名全國各地商會會長、東北三省經(jīng)營戶、意向客戶齊聚一堂,對義烏城表現(xiàn)出了強烈的合作意向。他們紛紛表示,通過此次推介會,對義烏城的義烏直營模式、產(chǎn)地直銷的核心競爭力有了清晰、直觀的認(rèn)識,堅定了他們經(jīng)營的信心。義烏城如此強大的品牌與市場號召力是從何而來?如此多的商戶熱議義烏城,究竟是看中義烏城哪些品質(zhì)? “撥浪鼓”的大時代 一群人,一個傳統(tǒng),一門應(yīng)運而生的營銷手段,讓義烏昔日搖著貨郎鼓“雞毛換糖”的行腳商,搖動了今天的“義烏指數(shù)”,成為全球商品貿(mào)易的風(fēng)向標(biāo)。 雨后江南小巷里,孩子們拿著雞毛鴨毛等廢品從搖“貨郎鼓”的人那里換到糖吃,孩子們一邊嚼著糖,一邊從大人們的聊天中,隱隱約約知道了一個叫義烏的地方。這些挑著貨擔(dān),手里搖著撥浪鼓的就是義烏人。沒有人會想到,多年以后,這些曾經(jīng)挑著貨擔(dān),搖著撥浪鼓的人,卻開始左右著國際百貨商品的價格。 早在清朝年間,搖著貨郎鼓的義烏商人就走街串巷,以鹽、糖等生活必需品換取雞毛等廢品以期謀取微薄的利潤。到抗戰(zhàn)勝利時,義烏“敲糖幫”的勢力已經(jīng)很大,他們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,就像一群忙碌不止的蟻群,把大大小小的各類商品從源頭輸送到千家萬戶,謀取著每一筆微薄的利潤。改革開放以來,馬路商販們建起了大棚市場,徹底從行商變成了坐賈。隨著銷售市場的不斷升級換代,他們的先人手里搖動的“貨郎鼓”演變成現(xiàn)代義烏商人手中可以撼動世界小商品貿(mào)易“道瓊斯指數(shù)”的杠桿——“義烏指數(shù)”。 “螞蟻商人”的新天地 義烏,地處浙江腹地,既不靠海也不沿邊,資源貧乏,人均耕地稀少。而義烏商人就是在這樣的一片土地上鑄就了舉世矚目的商業(yè)奇跡。說義烏是一個建在市場上的城市,一點都不為過,因為這片土地上每個人的生活都跟小商品市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(guān)聯(lián),到處都是“螞蟻商人“。隨著義烏“蟻群”的不斷擴大,讓義烏的小商品市場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貿(mào)易航母。每年有40多萬種商品,每天有1000個滿載小商品的集裝箱,從這里運往20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。 如今,這些“螞蟻商人”北上哈爾濱,創(chuàng)建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唯一直營地,3600畝統(tǒng)一規(guī)劃,數(shù)百億資金投入,鑄就600萬平方米全球商貿(mào)平臺。 |
GMT+8, 2025-2-1 21: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