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5月9日中午,東莞雁田市場門口的一家電器店外,羅先生的小兒子正與哥哥姐姐玩耍。家長以為自家店門口是孩子安全的玩耍區(qū),可誰知,一個陌生男人在路過的時候,順手就拽過年齡最小的孩子快步往遠處走。如果不是身邊稍大一點的哥哥反應迅速,沖上去拉住弟弟,后果不堪設想。后怕的孩子媽媽怎么也沒想到,人販子竟然會在自己眼皮底下猖狂作案!沒有什么不會發(fā)生的,生活充滿未知,一萬次幸運也抵不過一次重擊。 去年,江蘇鎮(zhèn)江一所幼兒園請來家長扮演人販子,針對小班進行防拐、防騙演習活動,結果短短20分鐘,成功“拐走”了46個孩子。以買玩具、買零食、玩游戲等為由進行“哄騙”,孩子們三五成群,甚至是全班出動,一個個興高采烈地跟著“人販子”往園外走。孩子生性單純,年幼的他們缺乏抵制誘惑的能力,自我保護意識也很弱。 據(jù)了解,孩子最容易丟失的地方是醫(yī)院、火車站、商場、公園、游樂園等場所,這些地方人多,且魚龍混雜。與其“不怕一萬、只怕萬一”,還不如從源頭出發(fā),用萬分小心杜絕“萬一”的發(fā)生。為此,義烏警方建議,家長看緊孩子的同時,還要留心人販子扮演成職業(yè)人員進行拐騙。比如在醫(yī)院,如果要打針做檢查,把孩子交出去之前,一定要確認對方是不是當班的醫(yī)護人員。如果發(fā)現(xiàn)被人尾隨,就立刻抱起孩子或牽緊孩子的手,選擇人多的方向走。發(fā)現(xiàn)危險,第一時間報警。千萬不要對陌生人透露個人或家庭信息,更不能因為相聊甚歡,讓對方幫忙照看孩子,輕易把孩子托付給直系親屬之外的人。 孩子要學會:不輕易相信他人(包括陌生人、熟人),學會說“不”;不隨便脫離監(jiān)護人;遠離酒吧、KTV等未成年人禁止進入的場所;主動與父母溝通,講講身邊發(fā)生的事情;熟記家庭住址、父母電話以及110、120等緊急求助電話。 此外,身為家長,更要做到以下幾點: 1.在公共場所少玩手機,隨時保持孩子在視線范圍內,注意防范周圍不明車輛和人員,盡量避免帶孩子去太擁擠的場所。 2.聘請保姆要查清背景身份,千萬不要隨便讓陌生人照看孩子。 3.不要隨意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上發(fā)布自己的行程,以及孩子的照片和其他信息。 4.盡量親自按時接送孩子,外出時給孩子穿上顏色鮮艷、辨識度高的衣服,有助于鎖定孩子的位置;如有條件,可以給孩子佩戴具有定位、報警等功能的科技產品。 |
GMT+8, 2025-2-6 19: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