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廿三里街道鄭山頭村,每家門前都放著一組垃圾桶:左邊是綠色的易腐垃圾桶,右邊是灰色的其他垃圾桶。仔細看,這些垃圾桶和別的垃圾桶還不太一樣,每個桶的側面都貼著一個二維碼。垃圾清運員虞新朝駕駛著垃圾分類智能清運車每到一組桶前,將垃圾桶逐個放到清運車的指定位置,稱重、拍照的同時清運車已經自動讀取二維碼信息,在車輛顯示屏上顯示出垃圾桶戶主、電話以及重量等數(shù)據(jù),并自動記錄。 “這只桶分類合格。”稱重完畢,虞新朝查看了桶內垃圾分類情況后,在屏幕上的“分類合格、分類不合格、空桶”三個選項中,按下了“分類合格”選項!拔冶容^嚴格,超過幾樣東西分錯了,我就打‘不合格’。”虞新朝笑著說,他和同事鄭承興每天要清運全村200多只垃圾桶并打分。 垃圾分類說起來簡單,做起來不易。如何提高生活垃圾分類參與度,使垃圾分類更高效?今年5月,廿三里街道在西京村試點了“垃圾分類智能清運車”,探索一個“既方便農村百姓生活、又實現(xiàn)垃圾分類的”工作方法。8月,該方法在鄭山頭村率先推廣,建立“一戶一桶一碼”的生活垃圾分類大數(shù)據(jù)平臺,不斷探索著從“自治”走向“智治”,提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精準化、精細化和長效化管理。 “3個一”,垃圾源頭分類可追溯 垃圾桶上的一個小小二維碼,可以收集鄭山頭村每戶垃圾產生量、追溯不合格分類的來源,還可以自動幫助分類準確的農戶積分、兌換生活用品……虞新朝告訴記者,每個二維碼就代表著一戶村民,每家垃圾分類情況在大數(shù)據(jù)展示中心上全部可以看到,以此為依據(jù),村兩委、黨員還會適時到分類不到位的村民家中進行一對一宣傳和指導。 今天收了多少垃圾?垃圾分類情況如何?誰分類不合格?安置在村兩委辦公樓內的大數(shù)據(jù)展示中心屏幕上,所有信息一目了然。在這個平臺上,鄭山頭村生活垃圾分類所有環(huán)節(jié),包括戶主信息、聯(lián)系黨員、積分兌換等全部被串聯(lián)在一起。連續(xù)十多年擔任村婦女主任的虞海燕,每天都要來到屏幕前,對垃圾分類工作進行檢查。“抓住生活垃圾源頭分類這個關鍵點,我們村將垃圾桶定點定人,通過識別這個專屬‘身份證’,實現(xiàn)‘一戶一碼’垃圾溯源。這樣,垃圾分類宣傳指導工作就會更有針對性,還能提升村民參與的積極性和準確率! “以前扔垃圾就是一股腦地拿袋子一裝,放到門外的垃圾桶里。去年,聽說義烏城區(qū)生活垃圾分類‘定時定點’,大家也有些擔心不方便。沒想到垃圾分類來到我們村后,是這么方便,只是多了一個分類的步驟,還是扔在家門口。現(xiàn)在我自己和左右鄰居都很順手了。”村民鄭承良一邊打開自家的垃圾桶檢查展示分類情況,一邊對記者說。他說,他在村里散步時,會時常打開別人家的垃圾桶“檢查”,偶爾有分錯的幫忙“糾正”,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。 “紅黑榜”,生活垃圾分類齊參與 走進鄭山頭村,“保護環(huán)境人人有責”“垃圾分類從我做起”的宣傳標語被繪制成一幅幅精美生動的墻體彩繪,美化環(huán)境的同時,也讓生活垃圾分類深入人心。而在村民們休閑娛樂的小廣場上,還有兩塊醒目的展示牌:一塊展示著95戶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村民的積分情況,另一塊則張貼著“生活垃圾分類紅黑榜”。 紅色的“先進榜”上展示著村里居民正確做好生活垃圾源頭分類的照片,照片上的水印清晰地標注著戶名和拍攝時間。綠色的“促進榜”上同樣有清晰的戶名和拍攝時間,卻是村民生活垃圾錯誤分類的畫面。 “城市小區(qū)的集中式管理是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的優(yōu)勢,我們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也有自己的優(yōu)勢!庇莺Q嘈χf,“那就是村民之間的人情關系,F(xiàn)在,生活垃圾分類積分和‘紅黑榜’,已經是全村人茶余飯后的重要談資了,誰家做得不好,誰家做得好,做得好的是怎么做的,做得不好的要怎么改進,每一位村民不僅是垃圾分類參與者,更是監(jiān)督員! 而對每一位村民來說,把每天的評分累積起來,還可以兌換紅色的“積分卡”,一張積分卡可以在村內的超市里抵扣一元消費金!袄是扔門口、積分是自動的,也就是說我們只要動手分一分,既能改善環(huán)節(jié),還能得到實惠!编嵆辛颊f道。 通過西京村的先行先試和鄭山頭村的提升試用,廿三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“智能清運車”模式受到了越來越多村民的接受和支持!敖酉聛,我們還將繼續(xù)優(yōu)化完善,積累經驗,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智能管理模式,再逐步推廣,為全面提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撐,助推美麗城鎮(zhèn)建設。”廿三里街道辦事處相關工作人員表示。 |
GMT+8, 2025-2-8 11: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