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作為父母,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禮貌,討人喜歡。因此,日常生活中中國式的禮貌教育隨處可見。但近日,一則《三種中國式禮貌正在傷害孩子,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?》的帖子引起無數(shù)網(wǎng)友圍觀。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?8月19日,記者采訪了我市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于昕。她認為,禮貌教育本身沒錯,也有必要,但要講究方法,不然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、自我認同感。
現(xiàn)象一:讓年齡大的孩子謙讓
作為家中的長女、長男,你小時候有沒有這樣的經(jīng)歷:“你是哥哥,妹妹比你小,這個玩具給妹妹吧。”“你是大姐姐,怎么能和弟弟搶呢!”……至今,生活中這樣的現(xiàn)象仍屢見不鮮。
32歲的陳女士是兩個孩子的媽媽。兒子今年9歲,女兒3歲。日常生活中,兄妹倆經(jīng)常會為玩具、零食、看電視、玩iPad等爭吵。每當這個時候,陳女士總喜歡把兒子拉到一旁,說:“軒軒你是哥哥,妹妹還小,你要做好榜樣,多讓著妹妹,知道嗎?”陳女士說,有幾次兒子勉強點頭,但很多時候,從兒子的表情可以看出,他很不滿和委屈。
于昕說,“哥哥讓妹妹”的這種禮貌教育本身沒有問題,問題是家長以什么樣的方式去引導和說服孩子。陳女士的兒子在這件事上顯然是不情愿、不高興的,在做出父母期望的行為之后,內(nèi)心壓抑了很多不滿。“我個人覺得,在孩子沒能理解和認同做某件事的必要性時,硬性地制定規(guī)則要求孩子遵從,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,會傷害孩子的自我認同感!痹谟陉靠磥,孩子是一個鮮活的獨立個體,教育孩子更需要耐心和技巧,可以用講故事、談心等方式慢慢引導孩子去思考,至于什么時候該“讓著妹妹”,讓他自己來決定,大人盡量少用權威去干涉。
此外,當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在一起玩,或者爭搶一個玩具時,于昕認為既不要每次都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出讓步,也不要慫恿孩子去爭搶。應該換種方式,轉移他們的注意力,讓他們發(fā)現(xiàn)好玩的東西不止這一樣。如果條件許可,比如說玩滑梯,完全可以引導孩子們開心地在一起玩,學會合作、融入集體,沒有必要強調(diào)一定要“讓”著其他小一點的孩子。
現(xiàn)象二:逼孩子打招呼
有時候為了彰顯自己的教育成果,或者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討人喜歡。不少家長都會要求孩子在見到朋友、同事、鄰居時打招呼問好。記者隨機采訪了20多位家長,大家都表示常做這種事情。
鄭女士的兒子今年6歲,性格調(diào)皮。有時候在小區(qū)的電梯內(nèi)遇見熟人,鄭女士都會要求兒子叫“叔叔”“阿姨”,但兒子經(jīng)常一聲不吭,這讓鄭女士很沒面子。有時候,她也會當面數(shù)落兒子!安皇且淮蝺纱瘟,有一次回家后,我狠狠地批評他沒禮貌。他氣得都哭了,一直嚷嚷著以后都不叫人!蹦且淮危嵟恳彩肿銦o措。
于昕認為,鄭女士用嚴厲的批評逼迫兒子叫人,這種做法在本質(zhì)上并不是教育兒子懂禮貌,而是利用兒子之口維護自己的面子或者緩解自己內(nèi)心的焦慮。這是不尊重、不體恤孩子的典型做法,所以孩子出現(xiàn)“越批評越犟”的逆反行為幾乎是必然的結果。這種行為,會傷害孩子小小的自尊心。
于昕說,教育孩子懂禮貌的最好辦法是父母以身作則,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,把“講禮貌”做成一件輕松而又自然的事,不給孩子任何壓力,那么孩子在長期的生活氛圍影響下,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懂禮貌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