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現在多數父母平時忙,尤其是父親,往往沒時間和孩子溝通,甚至不能經常與孩子一起進餐。建議媽媽要創(chuàng)造全家聚餐的機會,做父親與孩子溝通的潤滑劑,用“全家餐”搭建一個與孩子心靈溝通的平臺。
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稱,父親和孩子一起吃飯,有助于提高兒童的溝通技能,如果全家很少一起進餐,等于家長剝奪了孩子和他們談話的機會;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針對12~17歲孩子的一項研究顯示,相比不和父母一起吃晚飯的孩子,全家共進晚餐一周超過5次的青少年,接觸不良誘惑的機會減少。
事例一
劉女士的家在城西,而丈夫在城東工作,因為生意忙路途遠,一個月難得回幾次家,而劉女士也經常要加班,兒子從8歲起就開始學著獨立生活。但前些天,劉女士在家里看到,13歲的兒子同一個比他年齡大的男孩舉止非常親昵。
專家出招:
全家動手做晚餐導致劉女士的兒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,是他長期缺少父愛,也缺乏父親作為男性形象的樹立與引導。劉女士應想辦法為孩子創(chuàng)造與父親接觸的機會,如周末帶孩子到他父親臨時住地,全家齊動手做晚餐,讓孩子通過與父親一起工作,多多吸收、學習父親身上的男子氣概,同時懂得自己的身后除了母親,還有強健的父親的關注與陪伴。
事例二
王女士的丈夫工作忙,以前忽視了孩子的教育,但自從孩子上初中后,他對孩子的成長特別關心,總是一到家就問孩子一天的表現和學習等?闪亮翉纳铣踔泻髤s不愿意跟父母多說話,平時問什么都隨便搪塞。為減少“戰(zhàn)爭”,丈夫常一個人在外面吃完晚飯再回家。
專家出招:
回家吃飯巧交談在孩子較小的時候,他爸爸沒有足夠的時間和他交流,親子關系很生疏。王女士要做的是,說服丈夫回家吃晚飯,多和孩子面對面交流。她可以提起話題,讓丈夫多表揚和認同孩子,給孩子講講他小時候的經歷,讓孩子也發(fā)表自己對于一些事情的看法。這樣,不僅孩子可以感覺到自己在父親心中的重要位置,父母也可以很好地與孩子進行交流。
事例三
張女士的女兒剛上小學,此前女兒的生活都由她獨攬。丈夫最近決定和她共同承擔孩子的教育,決定每天用晚飯后的一個小時陪女兒做游戲。一個星期后,女兒開心地說:“我喜歡爸爸管我。”
專家出招:
餐后游戲利溝通張女士丈夫的辦法很不錯,通過晚飯后的一小時,讓父親與孩子充分溝通。朋友式的交往方式,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,此時的家長對孩子抱的是平等的態(tài)度,對孩子的成長將很有幫助。英國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說:“要讓孩子懂得自己照料自己。要讓他自己知道怎樣穿鞋子、怎樣穿衣服、怎樣脫衣服。在他的歡樂中,映照出人類的尊嚴,因為人類的尊嚴是從一個人的獨立自主的情操中產生的!
該貼已經同步到 shirley的微博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