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秋后,天氣逐漸變得干燥起來,“燥”也就成為了秋季的主氣,中醫(yī)稱之為“秋燥”,“上火”也正是秋燥所帶來的種種身體反應(yīng)。秋燥一般可分為溫燥和涼燥,前者一般多見于初秋時節(jié),此時天氣尚熱,猶有下火之余氣,或因久晴無雨、驕陽久曬所致;后者則一般常見于晚秋季節(jié),此時天氣涼寒,近于冬寒之涼氣。無論是溫燥還是涼燥,都往往會導(dǎo)致人體出現(xiàn)皮膚干燥、大便干結(jié)、爛嘴角、流鼻血、咳嗽等一系列癥狀。 由于孩子皮膚嬌嫩、呼吸頻率高、腎臟功能尚未發(fā)育完全,所以通過皮膚、肺以及腎臟丟失的水分會更多,如果飲水和飲食調(diào)理不當(dāng),就更易出現(xiàn)“上火”了。 “上火”會有“蛛絲馬跡” 皮膚干燥 如果孩子皮膚發(fā)干發(fā)緊、干燥脫屑,甚至出現(xiàn)皮膚起皺、破裂等癥狀,往往是由于外界燥邪侵入體內(nèi),損傷津液導(dǎo)致津液虧虛,不能潤澤皮膚之故。 呵護有道:隨時用嬰幼兒潤膚品滋潤保護孩子的肌膚,以減少與衣物的摩擦。特別容易干燥的部位更應(yīng)涂潤膚品,比如臉頰、額頭、臀部、手足等。 大便干結(jié) 如果孩子大便干結(jié),解手時比較困難,或是好幾天也不排便,就說明燥邪已傷及孩子的腸胃津液了。 呵護有道:每餐飲食量要足,要盡量讓孩子吃飽吃好,食物宜粗細搭配,多飲水,多吃生津潤腸通便的食物,比如綠葉蔬菜等。讓孩子養(yǎng)成定時排便的習(xí)慣,不管有無便意,到時都要蹲一下廁所,這樣有益無害。另外,孩子采取仰臥位,媽媽輕輕揉摩孩子的臍腹部位數(shù)分鐘,早晚各進行一次,可以增強孩子的腸蠕動能力,從而促進排便。 |
GMT+8, 2025-1-24 14: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