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子在街頭耍賴 媽媽倍感窘迫 媽網(wǎng)網(wǎng)友Eileenwa初到法國,她分享了自己在法國街頭教育孩子時的一次窘迫遭遇: 寶寶一歲半,越來越調(diào)皮,還愛說no。平時還好,一出去就愛到處亂跑,被我抓到后賴在地上不起來,那時候真是氣得我想踹兩腳!賴在地上多丟人。】墒菤鈿w氣,孩子畢竟不到兩歲還小,不能真打。有一次在法國街上的小店,寶寶又耍賴皮,我一著急,揪住了寶寶衣服把他拽起來,可是拽起來他又躺下,怎么辦呢?一個店員用異樣的眼神看著我們反反復(fù)復(fù),我真是覺得太丟人了。這種事如果發(fā)生在國內(nèi),至少不會有人投來異樣眼光吧? 其實這位媽媽的遭遇,即使放在國內(nèi)也會引人側(cè)目的。比較孩子的大聲哭鬧不是小事。需要明確的是,孩子在公共場所“耍賴”無論發(fā)生在法國街頭還是中國街頭,家長都應(yīng)該盡快采取措施控制住場面。這時候,選擇什么方法十分重要。下面是一位美國父親的真實示范,這種做法確實值得媽媽們學(xué)習(xí)。 老外家長示范:孩子大鬧公共場所可以這樣做 美國街頭,一位父親領(lǐng)著5歲的女兒,正沿著人行道走著。父親和女兒還在聊著天,可就因為一句話不合,5歲的小女孩被惹怒了。瞬間,原本乖巧可愛的小女孩變得小臉氣得發(fā)紅,上氣不接下氣,又是跺腳又是搖頭的,拽得緊緊的小拳頭在空中憤怒地揮舞著。比這更嚴重的是那尖叫的哭聲。 5歲女兒在街上大哭 當爸爸的怎么辦? 發(fā)生以上情況,國內(nèi)的不少家長可能會像Eileewa一樣,盡快地制止孩子,或是選擇滿足孩子的需求以安撫孩子孩子的情緒。那么這位美國父親是怎么做的呢? 他從容地離開怒火中燒的女兒,與女兒保持一定距離并將背隨意斜倚在一旁的墻面上,明顯甚至夸張地擺出一副輕松、耐心、不帶威脅成分的架勢。接下來,父親開始語氣平和地與女兒談話,在談話中,他解釋說,無論是什么事讓女兒生氣都是可以商量的。他的女兒由此而明白了父親表達的東西并漸漸平靜了下來。一場街頭危機就此化解。 以平等的姿態(tài)跟孩子談?wù),比制止孩子或滿足孩子更有效。一方面這能平靜孩子的情緒,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知道,這種吵鬧是無法達到讓家長順從自己的目的的。各位爸爸媽媽若遭遇孩子大鬧公共場所的情況時,可以嘗試美國爸爸的做法。 除了法國街頭教子的超囧經(jīng)歷,網(wǎng)友Eileenwa還分享了自己在法國的一次深刻感受,這次是關(guān)于法國孩子的禮貌修養(yǎng)的。 點贊:法國孩子在公共場所的良好修養(yǎng) 法國的公共場所,一直給人井然有序的感覺。就連小孩也很少不懂事地瘋跑。當然,這與法國整體的社會風(fēng)氣不無關(guān)系,可小小的孩子能做到這樣實屬不易。 法國孩子在公共場所表現(xiàn)出良好的修養(yǎng) 媽網(wǎng)網(wǎng)友Eileenwa對此就有親身體會:記得一次跟老公去哈爾濱看冬季冰雪節(jié),有溜冰表演,但是幾個中國孩子大的10來歲,小的4歲左右,在舞臺下面跑來跑去。管理人員是一會一來制止,可是仍然是無濟于事。另外一次,在法國看表演,前四排都是本土抱著孩子的家長,孩子也就2歲、3歲的樣子。當時我心想:完了,這么多小孩估計又是嚷嚷鬧鬧沒法看了。但是沒想到,整場竟然沒有感覺孩子們的存在,安靜看完演出! Eileenwa表示,這兩次經(jīng)歷讓她印象深刻,她覺得法國的家長給孩子設(shè)定好一個標準,不是無底線地對孩子忍讓。雖然國內(nèi)很多父母也會注意制止孩子,可效果絕對沒有法國那么好。 法國人在公共場所能表現(xiàn)出很好的修養(yǎng),孩子之所以能夠如此注意在公共場所的禮貌禮節(jié),家長的表率作用不容忽視。那么國內(nèi)家長對孩子的禮貌教育為何會出現(xiàn)收效甚微的情況呢? 網(wǎng)友:國內(nèi)的禮貌教育缺乏對孩子的理解 如何培養(yǎng)孩子在公共場所的禮節(jié)禮貌,相信不少的育兒書籍、資料中都有分條縷析的介紹。可真到做起來,有些爸媽卻覺得孩子完全不受控制。一位曾在海外幼兒園做過實習(xí)老師的網(wǎng)友表示,國內(nèi)的禮貌教育太過教條,缺乏對孩子的理解認同是其中的原因之一,這位網(wǎng)友是這樣說的: 教育孩子不能僅停留在令行禁止上 小孩做錯了,有些家長雖然會制止,但是會跟孩子說“哎呀妞妞怎么這樣呀,下次可不許喔~”、“你再這么做我就揍你!”這是典型的熊孩子養(yǎng)成之路。為什么不許?家長有沒有和孩子清講道理呢?有沒有告訴孩子這么做錯在哪里、為什么公共場合喧嘩是不合適的?好了,家長的道理沒有講,那就罷了,那在孩子下次犯錯時拜托你遵守諾言嚴厲批評孩子。結(jié)果再次犯錯后,家長還是說同樣不疼不癢的話,家長覺得這樣已經(jīng)算教育了孩子,沒啥問題,可小孩已經(jīng)不把家長的話放在心上了。于是,接下來,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了起來,如果家長喝斥他,他會吵鬧得更兇。 細細想來,這樣的分析不無道理。不僅僅是禮貌教育,對孩子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應(yīng)當讓孩子明白令行禁止背后的原因,比如會影響別人、會跟自己造成人身危險等等,而不是單純地喝止孩子。 |
GMT+8, 2025-1-23 07: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