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開中國地圖冊,在南中國海那片蔚藍大海深處、在紅色珊瑚礁和藍色海水的圖標后面藏著一個叫做西沙群島的地方。由于地處海南島東南約330公里的海面上,長期以來人跡罕至,所以這里有保存完好的海洋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。對于久居內陸的人來說,西沙簡直就是海天外的最后秘境!
西沙群島是中國大陸到東南亞和印度洋海上航線的必經之路。千百年來,無數(shù)滿載著陶瓷、絲綢、香料、胡椒等貨物的商船經此駛過,這一航線又被冠以“海上絲綢之路”、“陶瓷之路”、“香料之路”和“香藥之路”的美稱。 據史料記載,西沙等南海諸島古稱“崎頭”、“珊瑚洲”。早在兩千多年前,中國古代文字中就有南海諸島出產海龜和玳瑁的記載。東漢的揚孚在《異物志》中把南海的暗沙、暗礁稱為“磁石”;唐宋時期許多歷史、地理著作中把西沙命名為“九乳螺洲”。早在北宋時期,朝廷就已開始把西沙群島置于自己管轄范圍之內,還有古代最有名的元代天文地理學家郭守敬,曾被元朝的元世祖委派到南海進行天文測量;清朝朝廷曾派遣海軍官兵100余人前往西沙群島逐島查勘,命名刻碑,重申主權;抗戰(zhàn)結束后,當時的國民政府派海軍到西沙,從日本人手中接收了被占的領土。1959年,人民海軍官兵正式進駐西沙永興島,成立了“廣東省海南行政區(qū)西沙、南沙、中沙群島辦事處”,直接對西、南、中沙群島及其海域進行管理。 |
GMT+8, 2025-1-9 04: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