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歷史不可能假設(shè)。 今日隋煬帝的陵園內(nèi),游人寥寥,只有他的荒冢孤零零立在風中,身旁陪伴他的只有那條千年流淌不息的大運河!熬跞贪哑疥悩I(yè),只博雷塘數(shù)畝田”,當年中唐的詩人羅隱路過此地的時候曾如是說道,也算是對他的一聲嘆息吧。
格外有趣的是,揚州舊時曾叫廣陵。據(jù)說在楊廣主管揚州的時候?qū)Υ讼喈數(shù)夭凰,廣陵,廣陵——楊廣之陵,難道要我死在這里不成?于是,改成了江都。誰知,前趕后趕,百轉(zhuǎn)千折,還是沒能逃脫葬身于此的命運,或許這也是歷史與我們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罷。
在揚州城的東南角,有一座徐凝門。城門自然早已不存,但還有一條徐凝門路和徐凝門橋橫亙在穿城而過的運河之上。 徐凝是唐朝的一位詩人,一生布衣,無權(quán)無勢,默默無名。莫說是在整個唐朝,就是他所生活的中唐,也只能算得一位不入流的詩人。他一生到底做了多少首詩不得而知,似乎也沒人關(guān)心,全唐詩專門有一卷收錄了他的92首作品,但稱得起上品的實在寥寥,甚至有一首寫廬山瀑布的詩被后世蘇東坡當成了反面教材,有“飛流濺沫知多少,不與徐凝洗惡詩”的戲言。但其中有一首《憶揚州》卻讓我們不得不提,并且值得一提再提:
蕭娘臉下難勝淚,桃葉眉頭易得愁。
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無賴是揚州。
此詩一出,一片贊嘆。天下的月光一共被分成了三份,其中的兩份都照在了揚州城里,而其他的地方則只能共享剩下的那一份了。這是何等驚艷的詩句,其時其景,大概也只可意會,無法言傳的吧。雖然后來又有了杜牧的“二十四橋明月夜”、張祜的“月明橋上看神仙”等詩,但在題寫揚州的唐詩之中,徐凝的這首詩可以稱得上是魁首之作了。
后來到了清朝,有一位姓員的富商在揚州修了一座園林,里面有一座樓,便取名為“二分明月樓”;還有一位叫陳素素的才女,自稱“二分明月女子”,并把自己作的六十余首詩詞結(jié)集,取名便是《二分明月集》。 |
GMT+8, 2025-1-9 18:19